下眼瞼最常發(fā)生,主要分為4種類型。
這是一種指眼瞼邊緣,通常是下瞼,向外翻轉脫離眼球表面,導致瞼結膜甚至角膜暴露的眼科疾病 。輕者可能僅表現(xiàn)為瞼緣與眼球分離,重者則整個眼瞼外翻,常合并瞼裂閉合不全,不僅引起眼部不適、流淚,嚴重時因結膜長期暴露可導致充血、干燥、角膜病變,甚至影響視力 。
一、 核心特征與影響
- 解剖位置異常:正常情況下,眼瞼邊緣應緊貼眼球表面。發(fā)生此狀況時,瞼緣向外下方翻轉,失去與眼球的正常貼合 。主要影響下眼瞼,但也可能累及上瞼或雙眼 。
- 直接后果:翻轉導致原本位于眼瞼內(nèi)側、濕潤的瞼結膜直接暴露于外界空氣中 。這會引發(fā)結膜干燥、充血、肥厚,失去其保護功能 。常伴隨瞼裂閉合不全,使得角膜也暴露在外,增加感染和損傷風險,嚴重時威脅視力 。
- 主要癥狀表現(xiàn):患者常感眼部異物感、燒灼感、畏光、流淚(尤其當內(nèi)眥側淚點外翻時,淚液無法正常引流,引起淚溢) 。長期暴露可導致結膜慢性炎癥、角膜上皮脫落、潰瘍,最終可能影響視力 。
二、 主要病因與分類 此病癥根據(jù)病因主要分為四類 。
- 瘢痕性:由眼瞼皮膚或結膜面的瘢痕收縮引起。常見原因包括眼瞼嚴重外傷、燒傷、化學傷、手術后瘢痕、眼部附近皮膚病變(如盤狀紅斑狼瘡、基底細胞癌切除術后)等 。瘢痕組織的牽拉力使眼瞼向外翻轉。
- 麻痹性:由于面神經(jīng)麻痹導致眼輪匝?。ㄘ撠熼]合眼瞼的肌肉)失去張力或癱瘓 。常見于面神經(jīng)炎、顱腦外傷、腫瘤壓迫面神經(jīng)等情況。肌肉松弛使下瞼因重力作用下墜外翻。
- 老年性(或稱退行性/松弛性):這是最常見的類型,多見于老年人 。隨著年齡增長,眼瞼皮膚、肌肉、韌帶等組織松弛,眶隔和下瞼縮肌功能減弱,不足以對抗下瞼的重力,導致瞼緣外翻 。
- 痙攣性:相對少見,由眼輪匝肌痙攣性收縮引起 。強烈的肌肉收縮可能將眼瞼向外下方牽拉,導致暫時性或持續(xù)性的外翻。
對比項 | 瘢痕性 | 麻痹性 | 老年性 | 痙攣性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主要病因 | 眼瞼或附近皮膚瘢痕收縮 | 面神經(jīng)麻痹致眼輪匝肌無力 | 眼瞼組織老化松弛 | 眼輪匝肌痙攣 |
常見誘因 | 外傷、燒傷、手術、皮膚病 | 面神經(jīng)炎、顱腦損傷、腫瘤 | 自然衰老過程 | 神經(jīng)肌肉功能異常 |
好發(fā)人群 | 有相關病史者 | 面神經(jīng)麻痹患者 | 老年人 | 各年齡段,相對少見 |
病理機制 | 瘢痕牽拉 | 肌肉張力喪失 | 支持結構松弛+重力作用 | 肌肉異常強力收縮 |
是否可逆 | 通常不可逆,需手術矯正 | 取決于神經(jīng)恢復情況 | 不可逆,需手術矯正 | 可能為暫時性,需治療原發(fā)病 |
三、 診斷與治療原則
- 診斷依據(jù):醫(yī)生主要通過眼科檢查觀察眼瞼位置、翻轉程度、結膜暴露情況、淚點位置、瞼裂閉合能力以及角膜狀態(tài)來確診 。會詳細詢問病史以判斷病因類型。
- 治療目標:核心目標是恢復眼瞼的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,保護角膜和結膜,消除眼部不適,改善外觀 。
- 治療方法選擇:
- 非手術治療:適用于輕度麻痹性或痙攣性病例,或作為術前準備。包括使用人工淚液、眼膏潤滑保護角膜;佩戴濕房鏡或眼罩;針對面神經(jīng)麻痹進行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和康復治療;痙攣性者可嘗試肉毒桿菌毒素注射緩解肌肉痙攣。
- 手術治療:是治療瘢痕性和老年性的主要方法,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麻痹性和痙攣性病例也需考慮 。手術方式多樣,需根據(jù)病因、嚴重程度和患者情況選擇,如瘢痕松解+皮瓣移植術、眼瞼縮短術、瞼緣縫合術、眥成形術等,旨在消除致病因素(如松解瘢痕、加強眼瞼支撐)并恢復瞼緣位置。
瞼外翻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眼部疾病,它不僅影響外觀,更重要的是會因瞼結膜和角膜的暴露而引發(fā)一系列并發(fā)癥,嚴重時損害視力。無論是由瘢痕、麻痹、老化還是痙攣引起,都應及時就醫(yī),明確病因和分類,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,有效保護眼球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