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全球約26億人受近視困擾,我國青少年近視率超50%?
近視眼是一種?屈光不正?的眼科疾病,表現(xiàn)為?看遠模糊、看近清晰?。其本質是眼球結構異常導致光線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,主要分為?軸性近視?(眼軸過長)和?屈光性近視?(角膜/晶狀體屈光力過強)兩類。
?一、近視眼的成因?
?遺傳因素?
- 父母雙方近視(尤其高度近視)時,子女患病風險顯著增加。
- 特定基因變異可能影響眼球發(fā)育,導致眼軸異常增長。
?環(huán)境因素?
- ?近距離用眼過度?:長時間閱讀、使用電子設備等使睫狀肌持續(xù)緊張,晶狀體變凸。
- ?戶外活動不足?:自然光刺激減少會抑制視網膜多巴胺分泌,加速眼軸延長。
- ?不良用眼習慣?:昏暗光線、躺臥閱讀等姿勢加重眼部負擔。
?二、近視眼的危害?
- ?視力下降?:影響學習、駕駛及日常生活。
- ?并發(fā)癥風險?:高度近視可能引發(fā)?視網膜脫離?、?青光眼?等致盲性疾病。
- ?心理與社會影響?:兒童可能因視力問題產生自卑,職業(yè)選擇受限。
?三、近視眼的防控措施?
?科學用眼?
- 遵循“20-20-20”法則: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20秒。
- 保持30厘米閱讀距離,避免連續(xù)用眼超過1小時。
?增加戶外活動?
每日至少2小時戶外運動,自然光有助于延緩眼軸增長。
?定期檢查?
兒童青少年每半年驗光一次,成年人每年檢查眼底。
?矯正干預?
佩戴合適眼鏡或角膜塑形鏡,高度近視需警惕眼底病變。
近視眼雖普遍但可防可控,從改善用眼習慣到定期篩查,多維度干預能有效降低風險。尤其需關注兒童青少年群體,早期防控可顯著減少高度近視發(fā)生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