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~90%
胃切除后膽汁返流性胃炎典型癥狀為中上腹持續(xù)性燒灼痛,餐后加重,伴膽汁性嘔吐。長期未控制可導致貧血、消瘦及消化道出血。
胃切除后膽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手術切除幽門或迷走神經損傷,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(膽汁、胰液)反流入胃,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(fā)的炎癥反應。其癥狀表現(xiàn)多樣,與反流物刺激及黏膜損傷程度密切相關。
一、典型癥狀
- 1.上腹部疼痛特點:持續(xù)性隱痛或脹痛,餐后加重,油膩食物可誘發(fā)部位:中上腹或劍突下發(fā)生率:約80~90%患者出現(xiàn)
- 2.膽汁性嘔吐特征:嘔吐物呈黃綠色或黑綠色,伴口苦時間:多發(fā)生于夜間,嘔吐后癥狀無緩解發(fā)生率:術后患者約15%~25%出現(xiàn),嚴重者達5%~10%
- 3.消化不良表現(xiàn):腹脹、噯氣、食欲減退關聯(lián)因素:胃排空障礙及胃動力下降伴隨癥狀:排便不暢、舌炎
| 癥狀 | 發(fā)生率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上腹部燒灼痛 | 80~90% | 餐后加重,服抗酸藥無效 |
| 膽汁性嘔吐 | 15~25% | 夜間發(fā)作,嘔吐物含膽汁 |
| 腹脹 | 常見 | 與胃排空延遲相關 |
二、其他癥狀
- 機制:長期食欲減退及消化吸收障礙
- 特點:漸進性消瘦,伴全身乏力
- 表現(xiàn):嘔血或黑便
- 高危人群:病程長、黏膜糜爛或潰瘍患者
- 原因:膽汁反流至口腔
- 影響:進一步抑制食欲,加重營養(yǎng)不良
1.
2.
3.
三、并發(fā)癥
- 類型:慢性失血性貧血或營養(yǎng)不良性貧血
- 表現(xiàn):乏力、面色蒼白
- 風險:反流液侵襲食管導致炎癥或糜爛
- 關聯(lián)癥狀:胸骨后痛、聲音嘶啞
- 機制:長期炎癥刺激及膽汁酸致癌作用
- 高危因素:病程>10年、未規(guī)范治療
1.
2.
3.
胃切除后膽汁返流性胃炎癥狀易與普通胃炎混淆,但膽汁性嘔吐及抗酸藥無效的燒灼痛為特征性表現(xiàn)?;颊咝杓皶r通過胃鏡檢查確診,并調整飲食結構(少食多餐、避免油膩),配合促胃腸動力藥(如多潘立酮)及胃黏膜保護劑治療,必要時需手術矯正反流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