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90%以上患者在31 - 40歲首次發(fā)病,男性多于女性,絕大多數患者病前無心絞痛病史,發(fā)病時表現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
青年心肌梗死指年齡在40歲以下青年發(fā)生的急性心肌梗死。近年來,其發(fā)病率呈上升趨勢,且由于患者年輕,對癥狀缺乏認識,易導致誤診和延誤治療。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癥狀和表現,對于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。
一、典型癥狀
1. 缺血性胸痛
多數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以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就診。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(qū),呈壓榨性、悶痛或緊縮感,可放射至肩背部、左臂環(huán)指或小指、下頜部等部位。疼痛持續(xù)時間較長,一般超過30分鐘,甚至可達數小時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。
2. 其他伴隨癥狀
除胸痛外,患者還可能伴有冷汗淋漓、呼吸急促、心悸胸悶、惡心嘔吐等癥狀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面色蒼白、煩躁不安、有恐懼感和瀕死感等表現。
二、非典型癥狀
1. 放射部位疼痛
以放射部位疼痛為首發(fā)表現的青年心肌梗死并不少見,如肩背部疼痛、左臂疼痛、下頜部疼痛等。這些疼痛可能被誤診為其他疾病,如肩周炎、頸椎病、牙痛等,從而延誤治療。
2. 消化系統(tǒng)癥狀
部分患者可能以消化系統(tǒng)癥狀為主要表現,如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上腹部疼痛等。這些癥狀可能被誤診為胃腸道疾病,如胃炎、胃潰瘍、膽囊炎等,應引起高度重視。
3. 猝死
少數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以猝死為首發(fā)表現,生前不能明確心肌梗死的診斷,以致失去救治時機。對于無典型心絞痛或冠狀動脈硬化病史的青年人,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猝死,應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。
三、不同癥狀對比
| 癥狀類型 | 具體癥狀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典型癥狀 | 缺血性胸痛 | 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(qū),壓榨性、悶痛或緊縮感,放射至肩背等部位,持續(xù)時間長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 |
| 典型癥狀 | 伴隨癥狀 | 冷汗淋漓、呼吸急促、心悸胸悶、惡心嘔吐、面色蒼白、煩躁不安、恐懼感和瀕死感 |
| 非典型癥狀 | 放射部位疼痛 | 肩背部、左臂、下頜部等部位疼痛,易誤診為其他疾病 |
| 非典型癥狀 | 消化系統(tǒng)癥狀 | 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上腹部疼痛,易誤診為胃腸道疾病 |
| 非典型癥狀 | 猝死 | 少數患者以此為首發(fā)表現,生前難明確診斷 |
青年心肌梗死的癥狀和表現多樣,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是主要特征,但非典型癥狀也不少見。由于青年患者對心肌梗死缺乏足夠認識,容易導致誤診和延誤治療。對于無典型心絞痛或冠狀動脈硬化病史的青年人,一旦出現上述癥狀,應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,及時就醫(yī),進行心電圖、心肌酶等檢查,以便早期明確診斷并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