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并就醫(yī)
犬咬傷后需采取系統(tǒng)性處理措施,優(yōu)先控制感染風險并評估狂犬病暴露等級。馬犬咬傷可能引發(fā)嚴重軟組織損傷、細菌感染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)及人畜共患病傳播,需結合傷口深度、出血狀態(tài)及動物健康狀況綜合判斷處置方案。
一、現(xiàn)場緊急處理
徹底清洗傷口
使用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,配合中性肥皂(pH7-9)清除表層污染物。深部傷口可用無菌紗布蘸生理鹽水反復擦拭,避免擠壓導致深層組織損傷。
表格1:不同傷口類型的清洗策略傷口類型 清洗方式 注意事項 淺表擦傷 流動水沖洗+肥皂清潔 避免使用酒精直接接觸創(chuàng)面 穿刺傷/撕裂傷 注射器加壓沖洗+生理鹽水 需探查是否有異物殘留 大出血傷口 加壓止血后沖洗 優(yōu)先控制出血再清潔 臨時止血與包扎
用無菌紗布或清潔布料按壓止血,避免使用棉花、牙簽等易殘留異物的材料。淺表傷口可保持開放促進引流,深部傷口需用透氣敷料覆蓋并標記滲血量。
二、醫(yī)療評估與干預
傷口分級處理
醫(yī)生根據(jù)ASPS傷口分級標準決定清創(chuàng)方式:Ⅰ級(清潔傷口):直接縫合
Ⅱ級(污染傷口):延期縫合或二期愈合
Ⅲ級(感染傷口):切開引流+抗生素治療
疫苗與免疫球蛋白接種
表格2:狂犬病暴露后預防程序暴露等級 傷口處理 疫苗接種程序 免疫球蛋白 Ⅱ級 徹底清洗 第0/3/7/14/28日各1劑 否 Ⅲ級 清創(chuàng)+消毒 第0/3/7/14/28日各1劑 是(20IU/kg) Ⅳ級 手術修復+抗感染 同Ⅲ級程序 是(40IU/kg) 抗生素使用指征
高風險傷口(如手部咬傷、穿刺傷、糖尿病患者)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(625mgtid)或頭孢類藥物,預防多殺性巴氏桿菌及厭氧菌感染。
三、動物觀察與法律程序
咬人犬只隔離
要求飼養(yǎng)者將馬犬隔離觀察10日,若出現(xiàn)流涎、攻擊行為異常或死亡,立即通報疾控部門進行病毒檢測。法律報告義務
根據(jù)《動物防疫法》第30條,醫(yī)療機構需在24小時內向屬地疾控中心上報犬咬傷病例,留存動物信息備查。
四、后續(xù)監(jiān)測要點
感染征兆:72小時內出現(xiàn)紅腫、化膿、發(fā)熱需立即復診
疫苗反應:局部紅斑、低熱屬正常反應,過敏性休克發(fā)生率<0.1%
功能恢復:關節(jié)部位咬傷需在愈合后進行康復訓練
及時規(guī)范的處置可使感染率降低至5%以下,狂犬病暴露后預防有效率接近100%。任何犬咬傷均應視為醫(yī)療緊急事件,即使傷口輕微也需完成全程疫苗接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