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3個月
被田園犬撓傷后可能引發(fā)狂犬病感染風險,需警惕病毒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傳播。狂犬病潛伏期通常為1-3個月,短則數(shù)天,長則1年以上,發(fā)病后致死率近100%。
一、狂犬病風險
- 1.潛伏期與癥狀潛伏期:多數(shù)為1-3個月,短則數(shù)天,長則1年以上。典型癥狀:初期發(fā)熱、傷口疼痛或異常感,隨后出現(xiàn)恐水、恐風、躁狂、吞咽困難,最終因呼吸循環(huán)衰竭死亡。麻痹型病例:占20%,表現(xiàn)為肌肉癱瘓、共濟失調(diào),無恐水癥狀。
- 2.傳播途徑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帶毒唾液:包括咬傷、抓傷、舔舐。高風險動物:犬、貓、蝙蝠等,尤其未接種疫苗或行為異常的犬只。
- 3.高危因素傷口深度與位置:頭頸部、手指等神經(jīng)密集部位風險更高。動物健康狀態(tài):無法確認犬只是否攜帶病毒時需按暴露后處置。
二、細菌感染風險
- 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破傷風梭菌等 。
- 犬咬傷感染率:未規(guī)范處理時感染率可達15%-20% 。
- 局部紅腫、疼痛加劇、膿性分泌物 。
- 嚴重感染:蜂窩織炎、骨髓炎、敗血癥 。
1.
2.
三、其他潛在風險
- 犬咬傷屬污染傷口,感染破傷風概率較高 。
- 癥狀:肌肉痙攣、角弓反張,嚴重者可窒息死亡 。
- 氣性壞疽:產(chǎn)氣莢膜梭菌感染導致組織壞死 。
- 狂犬病以外的人畜共患病:需結(jié)合動物健康狀況評估 。
1.
2.
四、暴露后處置關(guān)鍵措施
| 暴露等級 | 處理措施 |
|---|---|
| II級(輕微劃傷) | 立即用肥皂水沖洗15分鐘,消毒后接種狂犬病疫苗 。 |
| III級(出血或黏膜接觸) | 沖洗消毒+狂犬病疫苗+免疫球蛋白注射 。 |
| 頭頸部/多部位傷 | 需評估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,并延長觀察動物健康狀況 。 |
被田園犬撓傷后,狂犬病是首要風險,需嚴格遵循“立即沖洗→消毒→就醫(yī)評估→疫苗接種”流程。及時規(guī)范處理可有效阻斷感染,而忽視可能導致不可逆后果。日常建議為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,降低暴露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