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約2億人感染血吸蟲,其中5%-10%發(fā)展為慢性肝纖維化或肝硬化
當血吸蟲蟲卵沉積在肝臟門靜脈分支中,會引發(fā)免疫介導的肉芽腫反應和纖維化,最終導致門靜脈高壓和肝硬化。這一過程通常需數年甚至數十年,與感染強度、免疫狀態(tài)及治療干預密切相關。
一、血吸蟲感染與肝臟病理演變
蟲卵栓塞與免疫反應
- 血吸蟲成蟲寄生在腸系膜靜脈,產卵后部分蟲卵隨血流進入肝臟,阻塞門靜脈小分支。
- 蟲卵分泌的抗原激活Th2型免疫反應,形成以嗜酸性粒細胞、巨噬細胞為主的肉芽腫,導致局部炎癥和纖維化。
纖維化進展的關鍵機制
- 肝星狀細胞被激活,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,大量分泌膠原蛋白(Ⅰ型、Ⅲ型)。
- 門靜脈周圍纖維化(Symmers’纖維化)是特征性改變,形成“龜背樣”分隔,但肝小葉結構初期保持完整。
對比項 血吸蟲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主要誘因 蟲卵沉積與免疫反應 酒精毒性代謝產物 纖維化位置 門靜脈周圍 肝小葉中央區(qū) 肝細胞損傷 早期較輕 早期顯著 門靜脈高壓的形成
- 纖維化壓迫門靜脈分支,血流受阻,導致脾腫大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。
- 肝內血管阻力增加,但肝功能(如合成能力)可能長期代償。
二、影響病程進展的因素
感染負荷與重復感染
高蟲卵負荷(如曼氏血吸蟲)加速纖維化,未治療者10-15年可進展為肝硬化。
合并其他肝病
合并乙肝或脂肪肝時,肝細胞損傷與纖維化協(xié)同惡化預后。
治療與干預時機
早期使用吡喹酮殺蟲可阻斷蟲卵沉積,但晚期纖維化不可逆,需對癥處理并發(fā)癥。
血吸蟲性肝硬化的本質是蟲卵驅動的慢性纖維化疾病,與典型肝硬化不同,其肝細胞功能可能長期保留。預防關鍵在于控制水源感染源和及時治療,而晚期患者需通過抗纖維化藥物或手術緩解門靜脈高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