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60%的嬰幼兒在1歲內至少經歷1次嘔吐,其中80%以上為良性過程,但嚴重病例占急診就診量的5%-10%。
小兒嘔吐是多種疾病的常見表現,可能由感染、喂養(yǎng)不當、消化系統畸形或代謝異常等引起。其癥狀輕重不一,需結合嘔吐物性狀、伴隨癥狀和持續(xù)時間綜合判斷,警惕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等并發(fā)癥。
一、常見癥狀分類
急性嘔吐
- 突發(fā)性:多與胃腸炎(如諾如病毒)、食物中毒或腸梗阻相關。
- 伴隨發(fā)熱:提示感染性病因(如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)。
慢性或復發(fā)性嘔吐
- 周期性嘔吐綜合征:反復發(fā)作,間歇期正常,可能與偏頭痛相關。
- 胃食管反流:嬰兒常見,表現為喂奶后溢奶,通常無痛苦表情。
二、典型表現與鑒別
嘔吐物特征
性狀 可能病因 危險信號 奶瓣或食物殘渣 喂養(yǎng)過量、胃排空延遲 持續(xù)嘔吐超過24小時 黃綠色膽汁 腸梗阻(如腸套疊) 腹痛、腹脹、便血 血性或咖啡渣樣 消化道出血(如胃炎) 蒼白、心率增快 伴隨癥狀
- 腹瀉:多為病毒性腸炎,需監(jiān)測脫水(如尿量減少、囟門凹陷)。
- 頭痛或嗜睡:警惕顱內壓增高(如腦炎或腦腫瘤)。
三、年齡差異與特殊表現
新生兒期
- 噴射性嘔吐:需排除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(男嬰多見,3-6周發(fā)?。?。
- 嘔吐膽汁:緊急評估腸旋轉不良等外科急癥。
嬰幼兒及兒童
- 再發(fā)性腹痛:可能與乳糖不耐受或便秘相關。
- 進食后咳嗽:提示氣管誤吸風險,常見于胃食管反流病。
小兒嘔吐的評估需結合病史與體格檢查,輕癥可通過調整喂養(yǎng)緩解,但頻繁嘔吐、精神萎靡或體重下降需及時就醫(yī)。家長應關注脫水跡象(如口干、無淚)及嘔吐物異常,避免盲目使用止吐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