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%-100%的患者出現腎臟受累,多數在發(fā)病4周內顯現癥狀。
過敏性紫癜腎炎是過敏性紫癜引發(fā)的腎臟損害,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、關節(jié)疼痛、消化道癥狀及腎臟損傷(如血尿、蛋白尿)。其癥狀輕重差異顯著,部分患者僅表現為無癥狀血尿,而嚴重者可進展為慢性腎衰竭。以下從臨床表現、分型及特點展開分析:
一、腎外表現
皮膚病變
- 出血性紫癜:典型皮疹為高出皮膚的紅色或紫色斑丘疹,多見于四肢、臀部,壓之不褪色,可伴隨瘙癢。
- 反復發(fā)作:約80%患者出現皮疹,部分在感染或過敏后加重。
關節(jié)癥狀
非游走性關節(jié)痛:多累及踝、膝關節(jié),表現為紅腫熱痛,但無永久性關節(jié)損傷。
消化道癥狀
腹痛與消化道出血:占70%以上患者,表現為臍周或下腹絞痛,嚴重時出現黑便或血便。
其他系統受累
- 呼吸道癥狀:偶見鼻衄、咯血。
- 神經系統:少數患者出現頭痛、癲癇或周圍神經炎。
二、腎臟表現
尿液異常
- 血尿:80%-90%患者出現鏡下血尿,部分表現為肉眼血尿,活動后加重。
- 蛋白尿:程度從微量(<1g/24h)至大量(≥3.5g/24h,見于腎病綜合征型)。
全身癥狀
- 水腫與高血壓:輕度水腫常見于眼瞼或下肢,高血壓多為輕度,顯著升高提示預后不良。
- 腎功能減退:慢性或急進型患者可出現肌酐升高、尿量減少。
三、臨床分型與特點
| 分型 | 主要表現 | 預后與特點 |
|---|---|---|
| 孤立性血尿/蛋白尿型 | 單純血尿或蛋白尿,無水腫、高血壓 | 預后良好,多數可自行緩解 |
| 急性腎炎型 | 血尿、蛋白尿、水腫、高血壓 | 半數以上患者1-2年內恢復,少數進展 |
| 腎病綜合征型 | 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癥、高度水腫 | 需積極治療,易復發(fā),約15%進展為慢性 |
| 急進性腎炎型 | 少尿、無尿、快速腎功能衰竭 | 病情危重,30%-50%患者1年內死于尿毒癥 |
| 慢性腎炎型 | 持續(xù)血尿、蛋白尿,伴腎功能漸進性損傷 | 約6%患者最終發(fā)展為終末期腎病 |
四、特殊人群與時間規(guī)律
兒童與成人差異
- 兒童:以腹痛、關節(jié)痛起病,腎病綜合征型較少見。
- 成人:腎臟受累更嚴重,慢性化風險高,預后較差。
癥狀出現時間
腎臟損害多在紫癜出現后 1-8周 內發(fā)生,少數延遲至數月甚至2年以上。
過敏性紫癜腎炎的臨床表現多樣,需結合皮疹、關節(jié)痛、消化道癥狀及尿液檢查綜合判斷。早期識別腎臟損傷(如持續(xù)血尿、蛋白尿)并及時干預,可顯著改善預后。若出現相關癥狀,建議盡早就診腎內科或風濕免疫科,避免延誤治療導致腎功能不可逆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