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正常
懷孕36周時,胎兒心跳175次/分鐘超出正常范圍(110-160次/分鐘),屬于胎兒心動過速,需立即就醫(yī)評估潛在風險,如缺氧、感染或心律失常。
一、胎兒心率基礎知識
正常范圍
孕晚期胎心率基線為110-160次/分鐘,受胎兒活動、睡眠周期影響短暫波動±15次屬生理性。胎心率分類 范圍(次/分鐘) 臨床意義 正常 110-160 健康狀態(tài) 輕度心動過速 161-170 可能需觀察 顯著心動過速 ≥171 高風險,需緊急干預 異常判定標準
- 持續(xù)>10分鐘的心率≥170次/分鐘定義為病理狀態(tài)。
- 合并胎動減少或變異消失提示危急情況。
二、心動過速的常見原因
母體因素
- 發(fā)熱(感染性/非感染性)
- 甲狀腺功能亢進
- 藥物影響(如支氣管擴張劑)
胎兒因素
- 缺氧(胎盤功能不足/臍帶受壓)
- 宮內感染(如絨毛膜羊膜炎)
- 心律失常(室上性心動過速為主)
三、臨床處理流程
初步評估
- 胎心監(jiān)護:觀察基線變異及加速/減速模式。
- 超聲檢查:排除結構異常及羊水過少。
針對性干預
病因類型 干預措施 目標 母體感染 抗生素+降溫 控制原發(fā)病 胎兒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藥(如地高辛) 轉復竇性心律 急性缺氧 吸氧+體位調整,必要時剖宮產 終止宮內窘迫 預后管理
- 持續(xù)監(jiān)護至分娩,早產風險增加時使用促胎肺成熟藥物。
- 新生兒科協同準備,應對心衰或呼吸窘迫。
胎兒心動過速需結合病因與持續(xù)時間綜合判斷,多數病例經及時干預可改善結局。孕婦應加強胎動計數,出現異常心率或胎動減少時立即就診,避免延誤關鍵救治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