占葡萄膜炎病例的50%
虹膜睫狀體炎是發(fā)生在虹膜和睫狀體的炎癥,常見于青壯年,可能導致眼紅、疼痛、視力下降等表現,及時規(guī)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。
一、病因分析
- 1.感染因素細菌(如結核桿菌)、病毒(皰疹病毒)、真菌或寄生蟲直接侵犯眼部組織,誘發(fā)炎癥反應。鄰近眼部炎癥(如角膜炎)擴散至虹膜睫狀體。
- 2.自身免疫異常系統(tǒng)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系統(tǒng)性紅斑狼瘡等引發(fā)免疫反應攻擊眼部組織。正常眼內抗原(如視網膜S抗原)被錯誤識別為“外來物質”引發(fā)攻擊。
- 3.其他誘因眼部外傷或化學物質刺激。遺傳因素或藥物反應。
二、典型癥狀
| 癥狀 | 表現 | 可能原因 |
|---|---|---|
| 眼痛 | 鈍痛或刺痛,夜間加重,按壓加重 | 炎癥刺激睫狀體和虹膜 |
| 畏光流淚 | 對光線敏感,頻繁流淚 | 瞳孔括約肌痙攣+炎癥滲出 |
| 視力下降 | 視物模糊,眼前黑影或漂浮物 | 房水混濁+角膜后沉積物(KP) |
| 眼紅 | 睫狀充血(血管呈放射狀圍繞角膜緣) | 炎癥導致結膜血管擴張 |
三、并發(fā)癥風險
1. 炎癥累及角膜,導致透明度下降 。
2. 炎性滲出阻塞房水引流通道,或虹膜粘連導致眼壓升高 。
3. 房水成分改變影響晶狀體代謝,加速混濁 。
4. 慢性炎癥導致睫狀體萎縮,房水分泌減少,眼壓持續(xù)偏低 。
四、規(guī)范化治療方案
- 散瞳:1%阿托品眼膏每日2-3次,防止虹膜后粘連 。
- 抗炎:
- 局部:糖皮質激素滴眼液(如地塞米松)頻繁點眼 。
- 嚴重者:口服或靜脈注射潑尼松 。
- 非甾體抗炎藥:普拉洛芬滴眼液緩解疼痛 。
- 降眼壓:藥物控制繼發(fā)性青光眼,必要時手術 。
- 細菌感染:抗生素滴眼液或結膜下注射 。
- 自身免疫?。毫u氯喹、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 。
- 虹膜粘連:激光虹膜切開術 。
- 白內障:炎癥控制后行超聲乳化術 。
1.
2.
3.
4.
五、中醫(yī)辨證施治
- 癥狀:眼痛、頭痛、舌紅苔薄,脈弦數。
- 治法:疏肝清熱+涼血解毒(如龍膽瀉肝湯加減)。
- 常用藥:生地黃、牡丹皮、丹參 。
- 癥狀:瞳神縮小、眼球劇痛、口苦煩躁。
- 治法:清瀉肝膽+涼血(如龍膽草、梔子)。
- 加減:加赤芍活血 。
- 癥狀:頭重胸悶、舌苔黃膩。
- 治法:祛風除濕+清熱(如防風、羌活)。
- 注意:需結合全身癥狀調整 。
- 癥狀:眼干澀、虛煩失眠、手足心熱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(如知母、黃柏)。
- 輔助:丹參、決明子改善循環(huán) 。
1.
2.
3.
4.
虹膜睫狀體炎需結合病因和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方案,西醫(yī)以快速控制炎癥為核心,中醫(yī)輔助調節(jié)體質。早期規(guī)范治療可顯著降低失明風險,患者應避免自行停藥并定期復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