糞樣嘔吐物的治療有效率可達85%-95%,關鍵在于快速識別病因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,包括緊急復蘇、病因治療和并發(fā)癥預防三大核心策略。
一、緊急處理原則
糞樣嘔吐物提示嚴重消化道梗阻或感染性休克,需立即穩(wěn)定生命體征。
液體復蘇
- 首選等滲晶體液(如乳酸林格氏液),初始劑量15-20ml/kg,15分鐘內(nèi)快速輸注。
- 若血壓持續(xù)低于90/60mmHg,加用血管活性藥物(如去甲腎上腺素)。
胃腸減壓
- 立即插入鼻胃管,每1-2小時抽吸一次,記錄引流量及性狀。
- 減壓后可降低腹腔壓力,改善腸壁血供。
表1:胃腸減壓操作要點對比
| 項目 | 傳統(tǒng)鼻胃管 | Bariatric管 |
|---|---|---|
| 適用人群 | 成人 | 病態(tài)肥胖患者 |
| 減壓效率 | 70%-80% | 90%以上 |
| 并發(fā)癥風險 | 中等(鼻黏膜損傷) | 低(柔軟材質(zhì)) |
二、病因針對性治療
明確梗阻部位和感染源是治療核心。
機械性梗阻
- 腸扭轉:急診手術復位,壞死腸段切除率約30%。
- 腫瘤壓迫:新輔助化療后手術,完全梗阻需造瘺。
麻痹性梗阻
- 電解質(zhì)紊亂:糾正低鉀血癥(血鉀<3.5mmol/L時補鉀)。
- 藥物因素:停用阿片類或抗膽堿能藥物。
表2:常見梗阻病因治療優(yōu)先級
| 病因類型 | 首選治療 | 手術時機 | 死亡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絞窄性疝 | 疝修補術 | 2小時內(nèi) | 5%-10% |
| 粘連性腸梗阻 | 非手術 | 48小時無效后手術 | 1%-3% |
| 結腸癌 | 腸切除吻合術 | 6-12小時 | 8%-15% |
三、并發(fā)癥防控
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(MODS)是主要死亡原因。
感染控制
- 經(jīng)驗性抗生素:覆蓋革蘭陰性菌(如頭孢三代)和厭氧菌(甲硝唑)。
- 膿毒癥:每6小時監(jiān)測降鈣素原(PCT),指導抗生素調(diào)整。
營養(yǎng)支持
- 腸外營養(yǎng):術后7天內(nèi)無法進食者,提供非蛋白熱量25-30kcal/kg/d。
- 腸內(nèi)營養(yǎng):腸鳴音恢復后啟動,從短肽型制劑開始。
糞樣嘔吐物的治療需以快速穩(wěn)定生命體征為基礎,通過精準病因診斷選擇手術或保守方案,同時強化感染監(jiān)控和代謝支持,方能顯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預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