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需包扎(淺表傷口)或需無菌包扎(深/出血傷口)
被起司貓撓傷后是否包扎取決于傷口深度、出血情況及感染風險。淺表劃痕保持通風更利于愈合,而較深或持續(xù)滲血的傷口需無菌包扎以防止二次污染。
一、判斷傷口是否需要包扎
傷口類型與處理原則
- 淺表劃傷(表皮破損無出血):用肥皂水沖洗15分鐘,碘伏消毒后暴露傷口。
- 深層損傷(出血或深度>1cm):清創(chuàng)后覆蓋透氣紗布,必要時就醫(yī)。
對比項 淺表傷口 深層傷口 出血情況 無或微量滲血 持續(xù)出血或凝血慢 包扎建議 無需包扎 無菌紗布輕壓包扎 就醫(yī)指征 觀察即可 需評估是否縫合或注射疫苗 感染風險因素
- 起司貓若未接種狂犬疫苗,即使輕微抓傷也需24小時內(nèi)接種疫苗。
- 傷口出現(xiàn)紅腫、化膿或發(fā)熱,需口服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)并復診。
二、處理流程與注意事項
緊急處理步驟
- 沖洗:流動清水+肥皂水交替沖洗15-20分鐘,擠出污血。
- 消毒:碘伏或酒精擦拭,避免使用紅藥水(可能掩蓋感染跡象)。
疫苗接種必要性
- 狂犬疫苗:所有破皮傷口均建議接種,尤其家貓戶外活動頻繁時。
- 破傷風疫苗:若5年內(nèi)未加強接種,需補打。
日常護理禁忌
- 避免沾水:愈合前減少接觸污水,洗澡時用防水敷料保護。
- 忌口:48小時內(nèi)禁食辛辣、酒精以免加重炎癥。
被起司貓抓傷后,科學評估傷口嚴重性是關(guān)鍵。保持冷靜并嚴格遵循清潔—消毒—觀察流程,可有效降低感染與并發(fā)癥風險。若不確定處理方式,及時咨詢醫(yī)生是最穩(wěn)妥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