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
被貓咬傷后,首要任務是徹底清潔傷口以降低感染風險,隨后根據傷口深度、出血情況及貓的疫苗接種狀態(tài)評估是否需要就醫(yī),并密切觀察后續(xù)癥狀。
一、傷口緊急處理
沖洗與消毒
- 流動清水沖洗:持續(xù)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,清除唾液和細菌。
- 肥皂水清潔:使用堿性肥皂反復搓洗,破壞狂犬病毒脂質膜。
- 消毒劑使用:沖洗后涂抹碘伏或75%酒精,避免使用雙氧水以免損傷組織。
止血與包扎
- 壓迫止血:用無菌紗布按壓傷口,若出血不止需立即就醫(yī)。
- 開放包扎:淺表傷口保持透氣,深傷口需覆蓋防污染敷料。
二、風險評估與醫(yī)療干預
暴露等級判定
暴露級別 傷口特征 處理措施 I級 皮膚完整無破損 清潔即可,無需就醫(yī) II級 輕微抓傷或淺表咬傷 清潔+接種狂犬疫苗 III級 深咬傷、出血或黏膜接觸 清潔+狂犬疫苗+免疫球蛋白注射 就醫(yī)指征
- 深傷口或面部咬傷:需縫合或抗生素預防。
- 貓未接種疫苗:無論傷口大小均建議接種狂犬疫苗。
- 破傷風風險:5年內未加強免疫者需接種破傷風疫苗。
三、后續(xù)觀察與預防
感染監(jiān)測
- 紅腫熱痛:出現任一癥狀需立即就醫(yī),警惕蜂窩組織炎。
- 發(fā)熱或膿液:提示細菌感染,需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。
貓只管理
- 隔離觀察:家貓需隔離10天,確認無狂犬病癥狀。
- 疫苗接種:確保貓定期接種狂犬疫苗及核心疫苗。
行為預防
- 避免挑釁:勿在貓進食或休息時打擾,減少應激反應。
- 玩具替代:用逗貓棒代替手部互動,降低誤咬概率。
正確處理貓咬傷能顯著降低感染和并發(fā)癥風險,日常需通過科學喂養(yǎng)和規(guī)范互動預防咬傷事件,確保人與寵物安全共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