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30%的肺部疾病患者會出現(xiàn)呼吸音減弱的體征
呼吸音減弱是指聽診時肺部呼吸音強度降低或消失,通常提示氣道阻塞、肺組織病變或胸膜異常。其成因復雜,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改變引起,需結合其他臨床表現(xiàn)綜合判斷。
一、氣道阻塞性因素
支氣管狹窄或堵塞
- 慢性阻塞性肺疾?。–OPD):氣道炎癥導致黏液栓形成或支氣管壁增厚,氣流受限。
- 異物吸入:兒童或吞咽功能障礙者常見,異物阻塞局部支氣管。
- 腫瘤壓迫:中央型肺癌或縱隔腫瘤壓迫主支氣管。
哮喘急性發(fā)作
支氣管痙攣使氣道阻力增加,呼氣相呼吸音減弱更明顯,伴哮鳴音。
| 對比項 | COPD | 哮喘 |
|---|---|---|
| 主要機制 | 氣道結構重塑 | 平滑肌痙攣 |
| 呼吸音特點 | 持續(xù)性減弱 | 發(fā)作性減弱 |
| 伴隨癥狀 | 咳痰、勞力性呼吸困難 | 喘息、胸悶 |
二、肺實質病變
肺不張
- 肺泡塌陷:因痰栓、腫瘤或外部壓迫導致肺葉萎縮,聽診呼吸音消失,叩診呈濁音。
- 術后并發(fā)癥:胸腹部手術后因疼痛抑制深呼吸,分泌物滯留引發(fā)肺不張。
肺炎或肺纖維化
- 炎癥滲出:肺泡內充滿炎性液體,聲音傳導減弱,多見于大葉性肺炎實變期。
- 纖維化:肺組織彈性下降,如特發(fā)性肺纖維化,呼吸音呈“Velcro啰音”伴減弱。
三、胸膜與胸壁異常
胸腔積液
液體積聚使肺組織受壓,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,叩診實音,常見于心力衰竭、結核或惡性腫瘤。
氣胸
空氣進入胸膜腔導致肺萎陷,患側呼吸音顯著減弱,伴突發(fā)胸痛和呼吸困難。
肥胖或胸壁增厚
皮下脂肪過多或肌肉肥厚削弱聲音傳導,屬生理性減弱,無病理意義。
呼吸音減弱的識別需結合病史、影像學及聽診定位。氣道阻塞多伴哮鳴音或干啰音,肺實質病變常合并濕啰音或叩診異常,而胸膜疾病則與叩診音變化密切相關。及時明確病因對指導治療至關重要,如氣胸需緊急引流,肺不張需支氣管鏡解除梗阻。普通公眾若發(fā)現(xiàn)持續(xù)呼吸音異常,應盡早就醫(yī)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