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膜后感染與膿腫的死亡率可達10%-30%,早期診斷率不足50%。
腹膜后間隙的感染和膿腫因位置深在、癥狀隱匿,常被誤診或延誤治療。其表現(xiàn)多樣,從輕度發(fā)熱、腹痛到膿毒癥休克均可出現(xiàn),與感染范圍、病原體毒力及患者基礎疾病密切相關。
一、典型癥狀
全身性表現(xiàn)
- 發(fā)熱:80%以上患者出現(xiàn)持續(xù)性或間歇性高熱(體溫>38.5℃),伴寒戰(zhàn)、乏力。
- 白細胞升高: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增高,嚴重者可見核左移。
局部癥狀
- 腹痛或腰背痛:多為鈍痛,定位模糊;若膿腫壓迫神經(jīng),可放射至腹股溝或大腿內側。
- 消化系統(tǒng)異常:30%-40%患者合并惡心、嘔吐或腸梗阻。
| 癥狀對比 | 輕度感染 | 進展性膿腫 |
|---|---|---|
| 疼痛特點 | 隱痛,活動加重 | 持續(xù)性劇痛,夜間顯著 |
| 發(fā)熱程度 | 低熱(<38℃) | 高熱(>39℃),波動大 |
| 伴隨癥狀 | 輕微乏力 | 休克、意識障礙 |
二、特殊臨床表現(xiàn)
泌尿系統(tǒng)受累
- 尿頻、尿急:膿腫壓迫膀胱或輸尿管時常見。
- 血尿或膿尿:提示合并腎周感染或輸尿管瘺。
下肢癥狀
- 下肢水腫:髂血管受壓導致靜脈回流障礙。
- 跛行或麻木:腰骶神經(jīng)叢受侵的晚期表現(xiàn)。
隱匿性表現(xiàn)
- 體重下降:慢性感染的非特異性標志。
- 腹部包塊:僅20%患者可觸及,質地硬、壓痛明顯。
腹膜后感染的復雜性要求臨床醫(yī)生高度警惕,尤其對糖尿病、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風險人群。早期影像學檢查(如CT或MRI)可顯著提升診斷率,而抗生素聯(lián)合引流是治療核心。延誤處理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,甚至危及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