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時內(nèi)/必須打針
被阿拉斯加犬抓咬后,若皮膚破損或出血,無論犬只是否接種疫苗,均需立即接種狂犬疫苗。狂犬病致死率近100%,暴露后預防是唯一有效手段,而傷口處理與免疫接種的及時性直接決定預防效果。
一、必須打針的判定標準
傷口暴露等級
- Ⅰ級暴露:皮膚完好,僅接觸唾液。無需打針,但需清洗接觸部位。
- Ⅱ級暴露:皮膚輕微破損無出血。需打針,并徹底清洗傷口。
- Ⅲ級暴露:出血或黏膜接觸。必須打針,且需聯(lián)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。
暴露等級 傷口特征 處理措施 免疫要求 Ⅰ級 無破損 肥皂水清洗 無需接種 Ⅱ級 破損無出血 沖洗+消毒+疫苗接種 全程疫苗 Ⅲ級 出血/黏膜暴露 沖洗+免疫球蛋白+疫苗接種 疫苗+免疫球蛋白 犬只健康與免疫狀態(tài)
- 未接種疫苗的犬:無論傷口大小,必須打針。
- 已接種疫苗的犬:若無法確認抗體水平,仍建議接種。家養(yǎng)犬咬傷后,可結(jié)合10日觀察法,但首針不可延遲。
傷者免疫狀況
- 免疫功能低下者(如HIV患者、化療人群):即使輕微暴露也需打針,且需加強劑量。
- 既往接種史:全程接種后3個月內(nèi)再次暴露可暫緩,超期則需補種。
二、緊急處理流程
傷口處理
- 立即沖洗:用肥皂水與流動清水交替沖洗15分鐘,擠出污血。
- 消毒:碘伏或75%酒精涂抹,避免包扎開放性傷口。
接種時間窗
- 黃金24小時:首針應在暴露后24小時內(nèi)完成,超期仍建議補種。
- 全程接種:按0、3、7、14、28天方案,不可中斷。
狂犬病預防無僥幸空間。阿拉斯加犬作為大型犬,咬合力強易致深層傷口,即便家養(yǎng)犬亦可能攜帶病毒。暴露后規(guī)范處置是阻斷病毒的唯一途徑,任何延誤均可能釀成不可逆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