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正常
一般情況下,整個孕期孕婦的正常心率范圍在60 - 100次/分,懷孕21周心率達到120多次/分,已超出正常范圍,屬于心率過快的情況。不過,孕婦心率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,需要綜合判斷是否存在健康風險。
(一)孕婦正常心率范圍
- 未孕狀態(tài)與孕期差異 正常成年人在未懷孕時心率通常在60 - 100次/分。懷孕后,孕婦的身體會發(fā)生一系列生理變化,心率會較未孕時稍有增加,但正常范圍依舊維持在60 - 100次/分。在懷孕晚期,隨著胎兒體積增大、血容量增加和腹部壓力上升,心率可能會升高10 - 15次/分,但一般不會超過110次/分。
- 不同孕期心率變化特點
- 孕早期:心率基本與孕前相似,波動較小。
- 孕中期:心率開始逐漸上升,但仍應在正常范圍內(nèi)。
- 孕晚期:心率上升幅度相對較大,但也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(nèi)。
(二)心率120多的可能原因
- 生理因素
- 身體負擔加重:懷孕21周時,胎兒逐漸長大,孕婦的身體負擔加重,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來為母體和胎兒提供足夠的血液和氧氣,可能導致心率升高。
- 激素變化:孕期體內(nèi)激素水平的變化,會影響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功能,引起心率加快。
- 病理因素
- 貧血:孕期對鐵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需求增加,如果孕婦攝入不足,容易發(fā)生貧血。貧血會導致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,心臟為了滿足身體的氧氣需求,會加快跳動,從而使心率升高。
- 甲狀腺功能異常: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,導致心率加快。
- 心臟疾?。喝缧穆墒С?、心肌炎等,雖然相對少見,但也可能導致孕婦心率異常升高。
- 其他因素
- 情緒因素:孕婦過度緊張、焦慮、壓力大等情緒波動,會刺激交感神經(jīng)興奮,使心率加快。
- 運動或勞累:孕婦在測量心率前進行了劇烈運動、過度勞累,也可能導致心率暫時升高。
(三)心率異常的影響
- 對孕婦的影響
- 長期心率過快會增加心臟負擔,可能導致心臟功能受損,引發(fā)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影響孕婦的生活質(zhì)量。
- 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如高血壓、心臟病等。
- 對胎兒的影響
- 心率異??赡軙绊懱ケP的血液循環(huán),導致胎兒缺血缺氧,影響胎兒的正常發(fā)育,增加胎兒生長受限、早產(chǎn)、低體重兒等風險。
- 嚴重時可能會引起胎兒窘迫,甚至危及胎兒生命。
(四)應對措施
- 就醫(yī)檢查
- 如果孕婦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心率持續(xù)在120多次/分,應及時就醫(yī),進行全面的檢查,如心電圖、心臟彩超、血常規(guī)、甲狀腺功能等,以明確心率異常的原因。
- 根據(jù)檢查結(jié)果,醫(yī)生會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。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,一般通過調(diào)整生活方式即可緩解;如果是病理性原因?qū)е碌?,則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。
- 調(diào)整生活方式
- 休息: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。每天應保證8 - 10小時的睡眠時間,可適當增加午休時間。
- 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: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緊張、焦慮等不良情緒??梢酝ㄟ^聽音樂、散步、與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緩解壓力。
- 飲食調(diào)整:合理飲食,保證營養(yǎng)均衡。多吃富含鐵、蛋白質(zhì)、維生素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類、蛋類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,以預防貧血。
- 定期產(chǎn)檢:按照醫(yī)生的建議定期進行產(chǎn)檢,密切關注胎兒的發(fā)育情況和自身的健康狀況。
以下是不同因素導致孕婦心率異常的對比表格:
| 影響因素 | 表現(xiàn) | 對孕婦影響 | 對胎兒影響 | 應對措施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生理因素 | 心率稍有升高,一般可在休息后緩解 | 可能出現(xiàn)輕微不適,如心悸 | 通常無明顯影響 | 調(diào)整生活方式,保證充足休息 |
| 貧血 | 面色蒼白、乏力、心率加快 | 頭暈、心慌、氣短 | 生長發(fā)育受限 | 補充鐵劑,調(diào)整飲食 |
| 甲狀腺功能異常 | 多汗、煩躁、心率加快 | 代謝紊亂,增加心臟負擔 | 影響胎兒智力發(fā)育 | 藥物治療,定期復查 |
| 心臟疾病 | 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 | 心臟功能受損 | 缺血缺氧,發(fā)育異常 | 針對性治療,密切監(jiān)測 |
| 情緒因素 | 情緒波動時心率升高 | 情緒不穩(wěn)定,影響睡眠 | 可能影響胎兒情緒 | 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,放松心情 |
| 運動或勞累 | 運動后心率暫時升高 | 疲勞感加重 | 一般無長期影響 | 休息后再次測量 |
孕婦懷孕21周心率達到120多次/分超出了正常范圍,需要引起重視。孕婦應及時就醫(yī)檢查,明確原因,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定期進行產(chǎn)檢,以確保自身和胎兒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