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純皰疹性葡萄膜炎是單純皰疹病毒(HSV)感染眼部的直接表現(xiàn),而非其他疾病的前兆。
單純皰疹性葡萄膜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(HSV-1或HSV-2)侵犯葡萄膜組織(虹膜、睫狀體、脈絡膜)引發(fā)的炎癥性疾病,通常與病毒潛伏感染后復發(fā)相關。它直接反映眼部病毒感染活動,而非其他系統(tǒng)性病癥的預警信號。
一、病因與發(fā)病機制
病原體特性
- 單純皰疹病毒(HSV)通過神經(jīng)軸突遷移至眼部,破壞血-房水屏障。
- 病毒潛伏于三叉神經(jīng)節(jié),免疫力下降時激活(如應激、紫外線暴露)。
易感人群
風險因素 影響機制 高發(fā)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 T細胞抑制不足,病毒復制加速 HIV患者、器官移植者 反復HSV感染 病毒再激活頻率增高 既往唇皰疹/角膜炎病史者 創(chuàng)傷或手術 局部屏障破壞 眼部外傷或術后患者
二、臨床表現(xiàn)
典型癥狀
- 急性期:眼紅、眼痛、畏光、視力模糊。
- 慢性期:飛蚊癥、視物變形,可伴眼壓升高(繼發(fā)性青光眼)。
體征分型
類型 病變部位 關鍵體征 前葡萄膜炎 虹膜、睫狀體 房水閃輝、角膜后沉著物(KP) 后葡萄膜炎 脈絡膜、視網(wǎng)膜 玻璃體混濁、黃斑水腫 全葡萄膜炎 全葡萄膜組織 混合性表現(xiàn),并發(fā)癥風險最高
三、診斷與鑒別
核心檢查
- 實驗室檢測:房水PCR查HSV-DNA(敏感度>95%)。
- 影像學:OCT評估視網(wǎng)膜水腫,UBM觀察睫狀體病變。
鑒別要點
- 帶狀皰疹性葡萄膜炎:沿三叉神經(jīng)分布的皮膚皰疹。
-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:類風濕因子陽性,無病毒學證據(jù)。
四、治療與預后
抗病毒治療
- 一線藥物:口服阿昔洛韋(400mg,5次/日),重癥靜脈滴注。
- 局部用藥:更昔洛韋凝膠抑制角膜復制。
并發(fā)癥管理
并發(fā)癥 干預措施 預后影響 繼發(fā)青光眼 降眼壓藥+抗炎 及時處理可逆 白內障 炎癥控制后手術 視力恢復依賴手術時機 黃斑病變 抗VEGF藥物+免疫調節(jié) 可能遺留永久性損傷
該病需長期隨訪,約30%患者復發(fā),早期規(guī)范治療可保留有用視力,但忽視干預可能導致不可逆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