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淚囊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淚囊區(qū)域急性炎癥,通常表現(xiàn)為紅腫、疼痛及膿性分泌物,需及時治療以防并發(fā)癥。
一、病因與發(fā)病機制
- 病原體感染: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等通過鼻淚管逆向感染淚囊。
- 淚道阻塞:淚囊區(qū)引流不暢導致細菌滯留,常見于慢性淚囊炎急性發(fā)作。
- 局部抵抗力下降:如糖尿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(fā)。
二、臨床表現(xiàn)
- 典型癥狀:
- 眼瞼腫脹:內側下眼瞼明顯紅腫、壓痛。
- 膿性分泌物:晨起可能因分泌物粘連睜眼困難。
- 淚溢:流淚增多,擦拭時可能帶血。
- 全身反應:部分患者伴低熱或淋巴結腫大。
三、診斷方法
- 體格檢查:
- 觸診可發(fā)現(xiàn)淚囊區(qū)壓痛、波動感。
- 結膜充血、鼻側結膜水腫。
- 輔助檢查:
- 分泌物培養(yǎng):明確病原體類型。
- 影像學:淚囊造影或超聲檢查評估淚道阻塞程度。
四、治療與管理
| 治療方式 | 適用階段 | 優(yōu)勢 | 風險/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---|
| 抗生素滴眼液 | 輕度感染 | 局部作用快速,副作用少 | 需足療程使用,耐藥風險 |
| 熱敷 | 急性期輔助 | 緩解腫脹、促進引流 | 溫度過高可能加重損傷 |
| 手術治療 | 復發(fā)/重癥 | 根治阻塞,清除病灶 | 手術風險、恢復期較長 |
- 藥物治療:
- 局部抗生素: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,每日4次。
- 口服抗生素:嚴重感染時聯(lián)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。
- 手術干預:
- 淚囊鼻腔吻合術:建立新淚液引流通道,適用于反復發(fā)作者。
- 淚囊摘除術:保守治療無效時選擇。
五、預防與注意事項
- 日常護理:
- 避免用手揉眼,保持眼部清潔。
- 控制基礎疾病(如糖尿病)。
- 定期隨訪:
- 慢性淚囊炎患者需監(jiān)測病情變化。
- 手術后需復查淚道通暢度。
急性淚囊炎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引發(fā)眶蜂窩織炎、海綿竇血栓等危及視力或生命的并發(fā)癥。早期識別癥狀并規(guī)范治療是關鍵,必要時需立即就醫(y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