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小時內(nèi)及時處理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。被咬傷后需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,隨后按步驟規(guī)范清潔消毒,必要時就醫(yī)評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或疫苗。
一、緊急處理流程
1.物理沖洗
- 水源選擇:流動清水(自來水)或生理鹽水,避免使用雙氧水、酒精直接沖洗開放性傷口。
- 沖洗方法:保持傷口開放,用手指輕柔擠壓周圍組織促進血液排出,配合水流沖洗創(chuàng)面及周圍3cm區(qū)域。
2.基礎消毒
- 消毒劑應用:碘伏(濃度0.5%-1%)或氯己定(濃度0.5%)涂抹傷口及周圍皮膚,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過氧化氫。
- 注意事項:消毒范圍需覆蓋咬痕外延2cm,動作輕柔以防二次損傷。
3.傷口評估與包扎
- 觀察指標:出血量、傷口深度、是否暴露肌腱/骨骼、疼痛程度及紅腫擴散速度。
- 包扎原則:僅對淺表傷口使用無菌紗布輕壓止血,深部傷口禁用包扎,需暴露透氣。
二、感染風險分級與應對
| 風險等級 | 判定標準 | 處理措施 | 就醫(yī)指征 |
|---|---|---|---|
| 低風險 | 表皮擦傷/淺層抓痕 | 清洗+消毒后觀察,無需包扎 | 無發(fā)熱/紅腫持續(xù)加重 |
| 中風險 | 深度咬痕/出血明顯 | 強制沖洗+抗生素軟膏,口服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) | 紅腫擴散/發(fā)熱≥38℃/24 小時內(nèi)無改善 |
| 高風險 | 神經(jīng)/血管損傷/貓未接種疫苗 | 立即注射破傷風抗毒素+抗生素,考慮狂犬病疫苗(若貓攜帶病毒風險高) | 出現(xiàn)化膿/劇烈疼痛/功能障礙 |
三、后續(xù)護理要點
1.藥物干預
- 抗生素選擇:根據(jù)傷口污染程度,醫(yī)生可能開具頭孢類或青霉素類藥物,療程通常為5-7天。
- 抗炎輔助: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。
2.觀察指標
- 感染跡象:傷口周圍發(fā)紅、溫度升高、膿液分泌、淋巴結腫大。
- 過敏反應:皮疹、呼吸困難需立即停藥并急診處理。
3.疫苗接種
- 破傷風:若近10年未接種,需補種疫苗。
- 狂犬病:若貓為流浪貓或未接種疫苗,需在24小時內(nèi)接種疫苗。
正確處理可將感染率從50%降至5%以下。關鍵在于徹底清潔、科學消毒及密切觀察,深部傷口或免疫缺陷者務必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療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