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時內(nèi)接種狂犬疫苗是預防感染的關鍵窗口期。
是否需接種疫苗取決于傷口暴露等級、貓咪疫苗接種史及健康狀況。若為家養(yǎng)且定期免疫的俄羅斯藍貓,且傷口未出血(一級暴露),可清潔觀察;若為流浪貓或未接種疫苗的貓,且傷口出血(二級/三級暴露),則需立即接種疫苗并評估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。
一、暴露等級與處置原則
一級暴露(無破皮)
- 處理方式: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,酒精或碘伏消毒。
- 疫苗必要性:無需接種,但需觀察貓咪10日內(nèi)是否出現(xiàn)異常行為(如狂躁、流涎)。
二級暴露(破皮無出血)
- 處理方式:徹底沖洗后,若貓咪未接種疫苗或為流浪貓,需接種狂犬疫苗(5針或4針程序)。
- 例外情況:家養(yǎng)貓已免疫且無外出史,可暫不接種,但需書面記錄評估。
三級暴露(出血或黏膜接觸)
- 強制措施:立即接種疫苗,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(傷口周圍浸潤)。
- 高風險場景:頭面部咬傷、貓咪10日內(nèi)死亡,需加倍劑量接種。
| 暴露等級 | 傷口特征 | 疫苗需求 | 附加措施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一級 | 無破皮 | 否 | 消毒+觀察貓咪 |
| 二級 | 破皮無出血 | 視貓咪免疫情況 | 沖洗+消毒 |
| 三級 | 出血或黏膜接觸 | 是 | 免疫球蛋白+全程疫苗接種 |
二、貓咪因素對風險的影響
疫苗接種史
- 已免疫:家養(yǎng)貓接種記錄完整,風險極低;若抓咬后10日內(nèi)健康,可排除狂犬病。
- 未免疫/不明:按最高風險處理,建議接種疫苗。
健康狀況與行為
- 健康貓:無異常行為(如畏光、攻擊性),可降低風險等級。
- 異常貓:立即就醫(yī),并啟動暴露后預防(PEP)。
| 貓咪狀態(tài) | 風險等級 | 建議措施 |
|---|---|---|
| 家養(yǎng)+已免疫 | 低 | 清潔傷口,觀察10日 |
| 家養(yǎng)+未免疫 | 中 | 接種疫苗 |
| 流浪/行為異常 | 高 | 疫苗+免疫球蛋白 |
三、傷口處理與后續(xù)觀察
緊急處理步驟
- 沖洗:交替使用肥皂水和清水15分鐘,深傷口需生理鹽水灌注。
- 消毒:碘伏或75%酒精,避免包扎(三級暴露除外)。
接種后注意事項
- 飲食:避免辛辣、酒精,以免影響免疫效果。
- 運動:減少劇烈活動,防止疫苗反應加重。
狂犬病致死率100%,但通過規(guī)范處置可有效預防。無論貓咪是否家養(yǎng),出血性傷口均應視為高風險,及時就醫(yī)是最穩(wěn)妥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