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心功能不全主要由右心室壓力或容量超負荷、心肌收縮力下降三大機制引發(fā)。
右心功能不全的發(fā)生并非單一原因,而是源于右心室在應對壓力或容量增加時負擔過重,或其自身收縮能力因缺血、心肌病等原因受損,導致泵血功能下降,血液淤積于體循環(huán),引發(fā)一系列臨床癥狀 。其誘因多樣,包括肺動脈高壓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肺栓塞等 ,臨床表現涉及胃腸道淤血引起的食欲不振、腹脹 ,腎臟淤血導致的尿量改變 ,以及體循環(huán)瘀血等 。
一、 核心發(fā)病機制
- 壓力超負荷 當肺動脈壓力持續(xù)升高(如肺動脈高壓、慢性肺病),右心室必須更用力收縮才能將血液泵入肺動脈,長期超負荷工作會導致心肌肥厚、僵硬,最終功能衰竭 。
- 容量超負荷 右心室需要泵出比正常更多的血液量(如某些先天性心臟病、三尖瓣嚴重反流),長期擴張會導致心肌拉長、變薄,收縮效率降低,最終發(fā)展為功能不全 。
- 心肌收縮力下降 右心室心肌本身受損,如因冠狀動脈疾病導致缺血、心肌炎、心肌病或嚴重心律失常,會直接削弱其收縮能力,無法有效泵血 。
二、 臨床表現與診斷
典型癥狀與體征 右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現源于體循環(huán)靜脈系統(tǒng)淤血?;颊叱8惺秤徽瘛⒏姑洝盒?;腎臟血流減少可致白天尿少、夜尿增多 ;嚴重時可見下肢水腫、肝腫大、頸靜脈怒張等體征 。
臨床表現系統(tǒng)
具體癥狀/體征
主要病理生理基礎
胃腸道系統(tǒng)
食欲不振、腹脹、惡心、嘔吐、便秘、上腹疼痛
腸系膜靜脈淤血,消化功能受阻
泌尿系統(tǒng)
白天尿少、夜尿增多
腎臟淤血,腎功能減退,日間腎血流更少
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
下肢水腫、肝腫大壓痛、頸靜脈怒張、腹水
體循環(huán)靜脈壓升高,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
全身表現
乏力、活動耐量下降、嚴重時低血壓
心輸出量減少,組織灌注不足
診斷方法 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與輔助檢查。超聲心動圖是核心工具,可評估右心室大小、功能及瓣膜情況 。其他影像學檢查如心臟磁共振(CMR)、CT等提供更詳細結構信息 。心導管檢查可直接測量心腔內壓力,是金標準 。實驗室檢查有助于評估誘因和并發(fā)癥 。
三、 治療與管理原則
- 病因治療 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至關重要,例如控制肺動脈高壓、改善慢性肺病、處理肺栓塞或糾正心律失常。
- 對癥支持治療 使用利尿劑減輕體循環(huán)淤血和水腫,需密切監(jiān)測尿量、腎功能和電解質,以防利尿劑抵抗 。在急性失代償期,可能需要血管活性藥物支持血壓和心輸出量 。
- 監(jiān)測與長期管理 治療過程中需持續(xù)評估患者癥狀、生命體征及實驗室指標 。對于慢性患者,生活方式調整(如限鹽、限水、適度活動)和規(guī)律隨訪是長期管理的基礎。
右心功能不全是一個復雜的臨床綜合征,其發(fā)生發(fā)展涉及多種病理生理機制,準確識別病因、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并采取針對性的綜合治療措施,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