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少30分鐘
化學性眼外傷是一種常見的眼部損傷,主要由于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直接接觸眼部引起,其急救處理的關鍵在于立即沖洗,且沖洗時間不應少于30分鐘,以最大限度減少化學物質對眼部組織的損害,預防可能導致的視力障礙甚至失明。
一、急救處理
1. 立即沖洗
化學性眼外傷發(fā)生后,立即沖洗是最關鍵的急救措施。傷者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眼部,沖洗時間至少持續(xù)30分鐘,或直至眼部pH值恢復正常。沖洗過程中,傷者應盡量睜開眼睛,并轉動眼球,確保化學物質被徹底清除。
沖洗方式 | 適用情況 | 優(yōu)點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---|
清水沖洗 | 大多數(shù)化學物質 | 易獲取,操作簡單 | 確保水質清潔,避免二次污染 |
生理鹽水沖洗 | 醫(yī)療環(huán)境 | 滲透壓與眼組織相近 | 需提前準備,不適用于現(xiàn)場急救 |
中和液沖洗 | 特定化學物質 | 能中和特定酸堿物質 | 需明確化學物質性質,避免錯誤使用 |
2. 沖洗方法
沖洗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治療效果。傷者應將面部浸入水盆中,或使用洗眼器,拉開眼瞼,不斷轉動眼球,確保化學物質被徹底沖洗。沖洗時,水流應從內眼角流向外眼角,避免化學物質流入另一只眼睛。
沖洗部位 | 操作要點 | 目的 | 效果評估 |
|---|---|---|---|
結膜囊 | 拉開眼瞼,充分暴露 | 清除結膜囊內化學物質 | 眼部刺激感減輕,pH值接近正常 |
角膜表面 | 轉動眼球,多角度沖洗 | 清除角膜表面殘留物質 | 角膜透明度改善,疼痛減輕 |
眼瞼皮膚 | 同時沖洗眼瞼周圍皮膚 | 防止化學物質繼續(xù)滲入 | 皮膚紅腫減輕,無灼燒感 |
3. 特殊情況處理
對于特殊化學物質引起的眼外傷,需采取特殊處理措施。如生石灰燒傷,需先用干棉簽清除石灰顆粒,再進行沖洗,避免遇水產(chǎn)熱加重損傷。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損傷機制不同,堿性物質能穿透角膜組織,造成深層損傷,預后通常較差。
化學物質類型 | 特點 | 處理要點 | 預后情況 |
|---|---|---|---|
酸性物質 | 蛋白質凝固,形成保護層 | 徹底沖洗,防止深層滲透 | 相對較好,損傷較表淺 |
堿性物質 | 皂化反應,穿透性強 | 長時間沖洗,密切觀察 | 較差,可能造成深層損傷 |
生石灰 | 遇水產(chǎn)熱,加重損傷 | 先清除顆粒,再沖洗 | 取決于處理及時性 |
二、常見原因
1. 酸性物質
酸性物質是引起化學性眼外傷的常見原因之一,主要包括硫酸、硝酸、鹽酸等。酸性物質接觸眼部后,會使蛋白質凝固,形成保護層,阻止酸性物質進一步滲透,因此損傷通常較為表淺。
常見酸性物質 | 接觸途徑 | 損傷特點 | 常見場景 |
|---|---|---|---|
硫酸 | 工業(yè)事故,實驗室 | 蛋白質凝固,形成痂皮 | 化工廠,實驗室 |
硝酸 | 工業(yè)接觸,爆炸 | 黃色染色,深度燒傷 | 化工生產(chǎn), fireworks |
鹽酸 | 清潔劑,工業(yè)用途 | 刺激性強,損傷較淺 | 家庭清潔,工業(yè)清洗 |
2. 堿性物質
堿性物質引起的眼外傷通常比酸性物質更為嚴重,主要包括氫氧化鈉、氫氧化鉀、氨水等。堿性物質能與眼部組織中的脂類發(fā)生皂化反應,破壞細胞膜,導致化學物質向眼內深層組織滲透,造成嚴重損傷。
常見堿性物質 | 接觸途徑 | 損傷特點 | 常見場景 |
|---|---|---|---|
氫氧化鈉 | 工業(yè)清潔劑,電池液 | 皂化反應,深層滲透 | 工業(yè)生產(chǎn),電池維修 |
氨水 | 清潔劑,農(nóng)業(yè)用途 | 穿透性強,損傷嚴重 | 家庭清潔,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 |
氫氧化鉀 | 工業(yè)用途,實驗室 | 強堿性,深層損傷 | 化工生產(chǎn),實驗室 |
3. 其他化學物質
除酸堿物質外,還有其他化學物質也可能引起眼外傷,如有機溶劑、消毒劑、農(nóng)藥等。這些物質的損傷機制各不相同,處理方法也需根據(jù)具體物質進行調整。
其他化學物質 | 損傷機制 | 處理要點 | 預后情況 |
|---|---|---|---|
有機溶劑 | 溶解脂質,破壞細胞結構 | 大量清水沖洗,避免揉眼 | 取決于接觸時間和濃度 |
消毒劑 | 氧化損傷,蛋白質變性 | 稀釋沖洗,中和處理 | 通常較好,及時處理后恢復快 |
農(nóng)藥 | 神經(jīng)毒性,細胞損傷 | 立即沖洗,就醫(yī)處理 | 較差,可能造成長期損傷 |
三、治療方法
1. 早期治療
化學性眼外傷的早期治療至關重要,包括徹底沖洗、中和治療、抗炎治療等。傷后應立即進行眼部沖洗,隨后根據(jù)化學物質性質選擇中和液沖洗,如酸性物質可用2%-4%碳酸氫鈉液,堿性物質可用弱酸性溶液。
治療方法 | 適用情況 | 操作要點 | 預期效果 |
|---|---|---|---|
徹底沖洗 | 所有化學性眼外傷 | 持續(xù)30分鐘以上,充分暴露 | 清除化學物質,減輕損傷 |
中和治療 | 明確化學物質性質 | 選擇合適中和液,避免錯誤使用 | 中和殘留化學物質,減少損傷 |
抗炎治療 | 炎癥反應明顯 | 使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 | 減輕炎癥反應,預防并發(fā)癥 |
2. 后期治療
后期治療主要針對并發(fā)癥的預防和處理,包括角膜修復、抗感染、抗瘢痕等。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手術治療,如結膜瓣覆蓋術、角膜移植術等。
治療方法 | 適應癥 | 操作要點 | 預期效果 |
|---|---|---|---|
角膜修復 | 角膜損傷 | 使用促進角膜修復藥物 | 促進角膜上皮再生,恢復透明度 |
抗感染治療 | 預防感染 | 使用抗生素眼藥水/膏 | 預防繼發(fā)感染,減少并發(fā)癥 |
手術治療 | 嚴重損傷 | 根據(jù)損傷程度選擇術式 | 恢復眼球結構,改善視力 |
3. 并發(fā)癥預防
化學性眼外傷可能導致多種并發(fā)癥,如角膜潰瘍、白內障、青光眼等。預防并發(fā)癥的關鍵在于及時治療和定期隨訪,密切監(jiān)測眼壓、角膜狀況和視力變化。
并發(fā)癥類型 | 預防措施 | 監(jiān)測要點 | 處理方法 |
|---|---|---|---|
角膜潰瘍 | 抗感染治療,角膜保護 | 角膜透明度,有無浸潤 | 抗生素治療,必要時手術 |
白內障 | 抗氧化治療,定期檢查 | 晶狀體透明度,視力變化 | 白內障手術 |
青光眼 | 控制炎癥,監(jiān)測眼壓 | 眼壓變化,視野改變 | 降眼壓藥物,必要時手術 |
四、預防措施
1. 個人防護
預防是化學性眼外傷管理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接觸化學物質的環(huán)境中,應佩戴防護眼鏡、防護面罩等個人防護裝備,避免化學物質直接接觸眼部。
防護裝備 | 適用場景 | 防護效果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---|
防護眼鏡 | 實驗室,工業(yè)生產(chǎn) | 防止液體濺入眼睛 | 確保合適尺寸,定期檢查 |
防護面罩 | 高風險操作 | 全面防護面部 | 與防護眼鏡配合使用 |
洗眼器 | 工作場所 | 緊急沖洗眼部 | 定期檢查,確保可用 |
2. 工作環(huán)境安全
工作環(huán)境的安全管理對預防化學性眼外傷至關重要。工作場所應配備洗眼設備、急救藥品等應急設施,并定期進行安全培訓,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。
安全措施 | 實施要點 | 預期效果 | 評估方法 |
|---|---|---|---|
洗眼設備 | 易于獲取,定期檢查 | 緊急情況下及時沖洗 | 定期檢查設備狀態(tài) |
安全培訓 | 定期進行,內容全面 | 提高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 | 考核培訓效果 |
化學品管理 | 標識清晰,存放規(guī)范 | 減少意外接觸風險 | 定期檢查存放情況 |
3. 應急準備
應急準備是化學性眼外傷預防的最后一道防線。工作場所和家庭應準備急救用品,如生理鹽水、中和液等,并制定應急預案,確保意外發(fā)生時能夠及時處理。
應急物品 | 存放位置 | 使用方法 | 檢查頻率 |
|---|---|---|---|
生理鹽水 | 易于獲取位置 | 沖洗眼部 | 定期檢查有效期 |
中和液 | 明確標識位置 | 根據(jù)化學物質選擇使用 | 定期檢查有效性 |
急救手冊 | 顯眼位置 | 指導應急處理 | 定期更新內容 |
化學性眼外傷是一種嚴重的眼部損傷,及時和正確的急救處理對預后至關重要,預防措施的實施能有效降低發(fā)生風險,公眾應提高安全意識,掌握基本急救知識,以應對可能發(fā)生的意外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