咯血量>300ml/24h或>100ml/次即為大咯血,屬急危重癥
咯血如注是呼吸系統(tǒng)嚴重疾病的表現(xiàn),指短時間內從口腔咳出大量血液,常伴隨呼吸困難、窒息風險及休克征象,病情進展迅速,需立即識別與干預。
一、癥狀與表現(xiàn)
咯血特征
咯血如注表現(xiàn)為突然咳出大量鮮紅色血液,可呈泡沫狀,?;煊?strong>痰液。單次咯血量超過100ml,或24小時內累計超過300ml,即可判定為大咯血。血液多來源于支氣管動脈,壓力高,出血迅猛?;颊呖勺杂X喉部異物感或血腥味,隨后大量血液涌出。伴隨癥狀
- 呼吸困難:因血液阻塞氣道或肺泡換氣功能下降,出現(xiàn)呼吸急促、發(fā)紺。
- 胸痛:部分患者因肺梗死、腫瘤侵犯或炎癥刺激而感胸部劇痛。
- 發(fā)熱:常見于感染性疾病,如肺結核、肺炎、支氣管擴張伴感染。
- 消瘦、乏力:多見于惡性腫瘤或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全身反應
大量失血可致循環(huán)血量驟減,出現(xiàn)面色蒼白、四肢濕冷、脈搏細速、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(xiàn)。嚴重者因血液阻塞氣道引發(fā)窒息,表現(xiàn)為意識障礙、抽搐,甚至心跳呼吸驟停。
二、病因與機制
常見病因
- 支氣管擴張:因支氣管壁破壞,血管裸露破裂,是大咯血最常見原因之一。
- 肺結核:結核桿菌破壞肺組織,侵蝕血管,尤其空洞型肺結核易致大咯血。
- 肺癌:腫瘤血供豐富且易壞死,侵犯大血管時可引發(fā)致命性咯血。
- 肺血管畸形:如動靜脈瘺,血管結構異常,破裂后出血兇險。
- 心血管疾病:如二尖瓣狹窄、肺栓塞,因肺循環(huán)高壓導致咯血。
危險因素
- 吸煙、長期粉塵接觸、慢性咳嗽史。
- 免疫抑制狀態(tài)(如HIV感染、長期使用激素)。
- 既往咯血史或肺部手術史。
病理生理
咯血多因肺部或支氣管血管破裂,支氣管動脈因壓力高更易致大出血。炎癥、腫瘤、壞死、機械損傷等破壞血管壁,血液流入氣道,經(jīng)咳嗽排出。大量血液積聚可致缺氧、窒息及失血性休克。
三、診斷與鑒別
臨床評估
詳細詢問咯血量、顏色、速度及伴隨癥狀。重點檢查生命體征、呼吸音、心臟雜音等。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(guī)、凝血功能、動脈血氣分析等,評估貧血、感染及缺氧程度。影像學檢查
- 胸部X線:初步篩查肺部病變,如空洞、腫塊、浸潤影。
- 胸部CT:更清晰顯示支氣管擴張、腫瘤、血管畸形等。
- 支氣管動脈造影:明確出血部位,并可同時行介入栓塞治療。
鑒別診斷
需與嘔血(上消化道出血)、鼻咽出血鑒別。咯血呈鮮紅色、泡沫狀,常伴咳嗽、呼吸困難;嘔血多為暗紅色、伴食物殘渣,有惡心、腹痛史。
鑒別要點 | 咯血 | 嘔血 |
|---|---|---|
顏色 | 鮮紅色,泡沫狀 | 暗紅色或咖啡色 |
混雜物 | 痰液 | 食物殘渣 |
伴隨癥狀 | 咳嗽、呼吸困難 | 惡心、腹痛、黑便 |
pH值 | 堿性 | 酸性 |
常見病因 | 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 | 胃潰瘍、食管靜脈曲張 |
四、緊急處理與預后
現(xiàn)場急救
- 保持側臥位或患側臥位,防止血液吸入健側肺。
- 避免劇烈咳嗽,必要時鎮(zhèn)咳,但需謹慎,以防血液淤積。
- 立即建立靜脈通路,補充血容量,監(jiān)測生命體征。
院內處理
- 藥物止血:如垂體后葉素、酚妥拉明。
- 介入治療: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是首選微創(chuàng)止血方法。
- 手術治療:適用于藥物及介入無效、病灶局限者。
- 呼吸支持:窒息風險高時行氣管插管或機械通氣。
治療方式 | 適用情況 | 優(yōu)點 | 缺點 |
|---|---|---|---|
藥物止血 | 急性期,輕中度咯血 | 起效快,操作簡便 | 部分患者效果有限,副作用多 |
支氣管動脈栓塞 | 大咯血,藥物無效 | 創(chuàng)傷小,止血率高 | 費用高,可能復發(fā) |
手術治療 | 病灶局限,其他方法無效 | 根治可能 | 創(chuàng)傷大,風險高 |
呼吸支持 | 窒息、呼吸衰竭 | 維持通氣,挽救生命 | 并發(fā)癥多,需ICU支持 |
- 預后評估
咯血如注預后與病因、出血量、救治速度密切相關。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如及時止血,預后較好;肺癌、肺血管畸形者預后較差。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主要死亡原因。
咯血如注是呼吸系統(tǒng)危重急癥,以大量鮮紅色血液從口腔咳出為主要表現(xiàn),常伴呼吸困難、休克及窒息風險,需迅速識別病因,采取止血、抗休克、保持氣道通暢等綜合措施,及時就醫(yī)可顯著改善預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