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飲鴆止渴”是正確的成語寫法,而“飲鳩止渴”是常見的錯誤用法。“鴆”(zhèn)指傳說中的毒鳥,其羽毛浸泡的酒有劇毒,成語比喻用有害方法解決眼前困難而忽視嚴重后果。以下是關(guān)鍵辨析與延伸解讀:
-
字形與讀音
“鴆”(zhèn)與“鳩”(jiū)字形相似但含義迥異?!傍c”為毒鳥,如《后漢書》記載“止渴于鴆毒”;“鳩”指斑鳩等無害鳥類,如“鳩占鵲巢”。輸入法可能誤聯(lián)想過“飲鳩止渴”,但實際無此成語。 -
成語出處與含義
成語源自《后漢書·霍谞傳》:“譬猶療饑于附子,止渴于鴆毒”,以毒酒解渴比喻急功近利的危害。近義詞如“剜肉醫(yī)瘡”“涸澤而漁”,反義詞如“深謀遠慮”。 -
常見誤用原因
- 字形混淆:兩字均為“鳥”部,但“鴆”右下為“冘”,“鳩”為“九”,書寫或輸入易混。
- 詞義誤解:誤將“鳩”代入語境,導(dǎo)致邏輯不通(鳩鳥無毒,無法引申為“致命方法”)。
-
正確使用場景
適用于批評短視行為,如企業(yè)惡性競爭、個人透支健康等。例句:“靠借貸消費是飲鴆止渴,終將陷入債務(wù)危機?!?/p>
牢記“鴆”為毒鳥,避免誤寫誤用。若遇不確定的成語,建議查證權(quán)威詞典或古籍出處。